哥,喝的不是咖啡,是浪漫-從行銷心理做好產品價值定位
喝的不是咖啡,是浪漫-從行銷心理做好產品價值定位 by 貢丸老師

照片 by 統一星巴克咖啡同好會粉絲團
一天,許久不見的朋友,打了通電話,因為知道我的行銷專業,約我出來喝杯咖啡。見面後,他娓娓道來,他與一位喜歡咖啡的朋友,要合夥開間咖啡店,不過,他是位補教界的數學老師,跟餐飲經驗壓根都沒半點關係。於是,我就問了:「你們即將要賣的是什麼?」他回答:「咖啡。」我又接著問:「你們要賣的是什麼?」他滿臉黑人問號回答了一樣的答案一次。最後,我又問了一遍同樣的問題,他開始不耐煩再回答了一次。此時,我看著他,斬釘截鐵的說:「那我勸你不要投資了,因為,這間店必倒!」
原因除了他本身沒有相關餐飲經驗之外,最重要的是,如果以台灣微型創業排行來說,咖啡店肯定是名列前幾名的創業首選,也就是說,在市場上,你的競爭對手相對來說就多了,更別提同期的咖啡新手了。那麼,消費者為什麼要跟你買?
除了可以透過6W2H去檢視(如我為什麼要開咖啡店?要開在哪裡?要什麼時候開店?要賣什麼?要賣給誰?誰來經營?要花多少錢開店?如何經營?),回到問題核心,你該很清楚知道,你在賣什麼?
簡單以賣咖啡為例子,便利商店一杯咖啡,以中杯熱拿鐵為例,價錢為45元; 星巴克一杯要120元; 薰衣草森林一杯180元; 而位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花神咖啡(Florian),一杯要價近500元。那麼,他們差異是什麼?為什麼同樣是一杯咖啡,價錢可以差到十倍?

一、純賣產品或賣服務
我們拿星巴克中杯的熱拿鐵來拆解成本,約用到20克的咖啡豆,300毫升奶沫,加上糖包、紙杯等,一杯拿鐵的原物料成本不到23元,約佔售價的18%。也就是說,賣一杯星巴克等級的熱拿鐵,你的成本是23元。
一般老闆,通常停留在這個層次,用成本來決定他的產品價值,進而訂定價錢。假設,此時這位老闆立刻在星巴克旁邊,開了一間裝潢跟星巴克一模一樣,叫做"猩巴克",號稱使用的咖啡豆、牛奶、糖包、紙杯都比星巴克高一級,成本高了三成,也就是成本是30元,但售價一樣。我們來猜想一下,這間店的下場會是? 我想答案很清楚,大家還是會選正牌的星巴克。
純產品或服務,是不會太有價值的,所以不會有好的價格。
那麼,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,那為什麼大多數客人還是選了星巴克?而不是成本高多了三成(就是品質較好的)的"猩巴克"?
二、我買的是咖啡,但我不是買咖啡!
這個神奇了吧? 是的,你買的不是咖啡!
回到賣咖啡的例子,你選擇去便利商店買一杯咖啡,你買的是「便利」,你付了45元; 而你跟客戶去星巴克,點了一杯咖啡,你花了120元買「氣氛跟環境」; 假日,你開著車到山裡的薰衣草森林,在浪漫的情境下,你叫了一杯180元的咖啡,你買的是「愛情」; 而特別花了上萬元的機票跟住宿費,到了威尼斯,在花神咖啡(Florian)品嚐了一杯要價近500元的咖啡,那我會說你品嚐的是「世界第一家的榮耀」。

是的,你不會為了180元,跟女朋友爭吵,拿鐵使用的咖啡豆品質差又貴,因為,對你來說,愛情是無價的。
消費者買的不只是產品,是產品背後的內涵價值。
三、誰來買單
不同的TA(目標受眾),要喝的不一樣!
他們點了咖啡,但他們其實是有不同的需求。二十歲的女學生,在同學聚會上,點了杯咖啡,為了讓人覺得她成熟了。三十歲的女性上班族,早晨在全家便利商店,點了杯咖啡,為了提神好為了一天做準備。四十歲的媽媽,難得今天小朋友夏令營,圖了個自由,下午,帶了本村上春樹的書,點了杯咖啡,在安靜的咖啡廳讀著。五十歲的男性業務經理,跟客人約了星巴克,點了杯咖啡,為了能讓客人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,有個好心情能順利談案子。
咖啡,只是他們用來完成他們目的的產物! 而能夠提供符合他們需求(即創造價值),就可以獲得不同的價錢。
故事的最後,我的朋友,聽懂了我說的,沒有去賣咖啡。因為,他知道,只賣"咖啡"的人太多了!
參考資料/照片資料
統一星巴克咖啡同好會 粉絲團
央視曝光星巴克咖啡在中國賣高價 新聞 https://news.qq.com/a/20131020/004202.htm
Dr.Marketing 行銷醫生-貢丸老師
貢丸老師官網 www.marketingjk.com
(現任於中華網路講師協會講師,微型創業鳳凰行銷顧問)
#玩行銷 #行銷心理學 #消費心理學 #創新行銷 #心行銷 #行銷講師 #品牌行銷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