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BOOK-價值》消費者對價格的微妙心理 CH1-2


到底,消費者是怎麼看待產品或服務的價值?
我們簡單將它分為三個區塊,逐一拆解,我們稱之「價值金字塔」:
一、產品或服務
例如,咖啡就是個產品,如果只以成本來推算,星巴克中杯的熱拿鐵的原物料,成本不到23元,售價訂35元,毛利率就有34%。也就是說,如果單純只有提供熱拿鐵這個產品,消費者合理只會付35元,不會再多了。這也難怪多年前,壹咖啡可以35元外帶式平價咖啡崛起,因為35元肯定還有賺(基本上,壹咖啡使用的原物料可能更低。)
而以消費者立場來說,如果可以喝到一樣的熱拿鐵(原物料相當),那當然會優先選擇價錢低的,因為CP值最高。
提供純產品或服務,消費者會選擇CP值最高的購買。
二、特色
於是,咖啡店為了區隔,就開始找出自己的利基,不論是從咖啡的專業面,如精品咖啡,走專業高品質,從咖啡產地、故事、以及特色,到選豆、烘豆、研磨、沖泡都很講究。或是,走店內裝潢或氣氛,營造一個優雅放鬆的空間,或是主題式的空間,如最近流行的乾燥花為裝飾,給少女跟網美拍照喝咖啡。也有在咖啡上,加上多層次拉花,可以做出客人指定的圖案,如新竹繪咖啡,就是以立體拉花聞名。
所以,針對這些提供非咖啡的特色,就是分不同需求,有不同的價值,進而對消費者收取了相對應的價錢。以立體拉花咖啡為例,著重點就不會是咖啡品質,但特殊要求的造型拉花,就會加收50元。
三、象徵
像商管院的徒步戈壁,要價十萬元新台幣,那是賣一個什麼概念? 會讓這些商管院精英,掏出大把的鈔票(約台幣10萬元),去一個鳥不生草不長的荒礫地,每天走30公里,連走好幾天呢?是為了戈壁大漠的美景嗎?不是,四天117KM的沿途風景,肯定比不上歐洲。不僅如此,徒步的這幾天,只有簡單乾糧,也無法盥洗,連想廁所都是要隨便找個遮蔽處解決,也就是說,這相對歐洲十日旅遊,這個行程根本是爛透了! 參與者須面對晝夜溫差40度、乾旱缺水的極度惡劣環境,是體力與耐力的重大考驗,但從戈壁回來的EMBA選手,都會覺得值回票價,甚至,還會鼓勵學弟妹報名!
EMBA戈壁挑戰賽-「史上最貴的路跑賽」,賣的不是風景,更不是徒步或路跑,它賣的是一種象徵-超越自我的挑戰,一個我比別人強的榮耀。所以,它價值10! 
當然,無邊際的大漠風景,跟夜晚仰望的銀河,這些回憶只是贈品。

回到咖啡為例子,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招待別人喝咖啡時,我們會捨棄便利商店,或是85C的咖啡,寧願多花一些錢,點一杯星巴克拿鐵,讓被招待者有如貴賓般的喜悅。
1990 年代星巴克在美國的品牌意義,還是一個輕度奢侈品,類似於 MINI Cooper 汽車和 Kate Spade 手提包。但到了 2008 年,許多人對於星巴克的認知和麥當勞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了。」美國歷史學教授 Bryant Simon 在其《Everything but the coffee》書中這樣評價了星巴克經歷的危機。而在過度擴張的亞洲市場,星巴克在2017年於上海,開了星巴克臻選咖啡烘焙工坊(Reserve Roastery),面積843坪的咖啡體驗樂園,為了就是翻轉社會大眾對星巴克的大眾化、連鎖化印象。星巴克在中國訴求,就是地位的象徵,所以,人們感覺坐在星巴克享用咖啡有有一種虛榮感。

當然,品牌,就是一個「產品或服務」、「特色」、「象徵」的集合,讓消費者快速辨別、記住、傳遞的名字。例如,賓士(Mercedes-Benz),就是一個提供頂級規格、全方位守護的安全,象徵品味及卓越成就的高端汽車品牌; 而豐田(Toyota),是一個大眾、平價省油品質好(CP值高)的大眾汽車品牌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