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BOOK-心理》一個垃圾選項,讓客人都乖乖買單。CH2-4

果醬的啟示
二位美國心理學家,希娜.艾恩嘉(Sheena Iyengar)和馬克.萊普(Mark Lepper),做了一個聞名世界的果醬實驗,他們在加州一間超市內,擺了兩個果醬試吃攤,一個擺了24種果醬,一個只有6種果醬,去觀察顧客的消費。經過前者的人,有60%停下試吃,但真正掏出錢購買的卻不到3%;而後者雖然只吸引了40%停下來試吃,但最後卻有30%的試吃者,買了果醬,遠遠高於另外一組。所以,較多的選擇,較有吸引力,但是,並不代表有更高的購買力。因為,人們不喜歡太多選擇,因為這必須啟動系統二去思考,太多選項反而製造了困擾,降低人購物的欲望。
連小吃攤的老闆娘,都知道要在對話中,去設計客人,以達成她銷售的目的。在客人點完主餐排骨飯後,接著問:「要貢丸湯,還是蛋花湯?」順口一回:「貢丸湯。」不知不覺,我們就掉進老闆娘的設計。不同一般店家,問客人:「要湯嗎?」、「要什麼湯?」得到的答案就是否定:「不用了,謝謝。」
是的,經過設計後,是可以改變消費者行為,引領消費者選定我們期待的。
人們不喜歡動腦,習慣跟隨著給定的動作,例如,跟著給定的動線移動、根據設計過的菜單點菜、按照線上的指南購物...等。

去日本的錢湯文化,日本人喜歡在泡溫泉後,來一瓶玻璃瓶裝牛奶,據說可以防貧血(因為熱水浴會讓身體流失大量水份),想要仿效在電影《羅馬浴場》裡,知名日本影星阿部寬,斜向上45度,單手拿著一瓶牛奶,咕嚕咕嚕一口氣喝下的快感。到販賣部,準備買一瓶來喝,看到冰箱上貼了張價目表: 200ml220日元; 720ml,只售550日元。這下糾結了,明明覺得應該來一小瓶體驗一下就好了,但內心的聲音卻告訴我:「笨蛋才選小瓶的,選720ml大瓶的物超所值,反正你也喝得完。」最終,我原來的主意就被推翻了。
由此可見,我們的消費,是會被"業者的設計"所影響。
紐約的冰淇淋小販
在紐約讀書時,我跟朋友喜歡去位於曼哈頓上的中央公園,有一個賣冰淇淋的小販,因為奇怪的訂價,總被我們華人們笑很傻,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,還有不少新生,聽完學長姊的陳述後,還特別跑去找。冰淇淋價目表是這樣寫的:「一球1.5美元, 兩球2.5美元,三球2.5美元。」第一次看到這個價目表,不禁懷疑是不是老闆寫錯字了,還是,老闆哪根筋不對,選三球跟選兩球冰淇淋,是一樣價格,誰會笨到去買少一球的? 於是,大家都自以為聰明,付了2.5美元,吃了三球冰淇淋。不過,最後最聰明的,不是我們,而是大智若愚的冰淇淋老闆,因為,他設了一個餌,而我們這些笨魚,就自動上勾了。
從此可知,顯示了第二個選項,是有其用處,它作為「參考」來凸顯第三個選項的超值,讓客人有了「賺到了」的錯覺。
誘餌效應(Decoy Effect)
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,因為加入第三個(誘餌)時,會使某個選項看起來更有吸引力。商業行為也會利用這個效應,刻意加入垃圾選項(即消費者不會考慮的),目的是為了引導客人去購買某個選項。

折衷效應(Compromise Effect)
後來,離開公園後,我們在曼哈頓選了間餐廳吃晚飯,服務生在點餐後,客氣的向我們推薦紅酒來搭配餐點,於是,紅酒分別是一瓶120美元、50美元、20美元,我們想了想,只是吃個晚飯點一瓶近台幣4000元的紅酒,萬一貴又沒有符合我們的口味,那豈不是太浪費了。但是,我們又沒敢點那瓶20美元的紅酒,怕便宜品質不好。所以,最後,我們選擇了80美元的,感覺最安全,就算不好喝,也不會損失那麼多。不點最貴的酒,也不點最便宜的酒,這個就是折衷效應,人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選擇,同時,也沒有特別需求(例如,高品質),就會傾向選中間的,因為看起來最安全。在這種設計下,人們會直覺選擇中間而弱化對價格的敏感度,業主此時還可以巧妙地,引導客人,進而增進消費的價位提高營收。例如,把價位調整成150美元、70美元、30美元,我們也是會不知不覺,多從口袋掏出20美元。
在選擇時,人們會選擇中間值,因為不是最好,也不是最差的選項,是最安全的。

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
晚飯後,我們到曼哈頓的購物天堂SOHO區逛街,有設計師精品店、高端藝術畫廊、連鎖品牌...等座落於鵝卵石街道,許多時尚的小物,如珠寶、吊飾、服飾都在這裡販售。我們進入一間時髦的服飾店,正對著大門,架上陳列了幾樣精美的連身裙、洋裝,我們翻了衣領內的標籤,做為打量這間店內的商品價位依據,果然,幾千美金一件的價格,不愧是在曼哈頓的精華地段,雖然如此,服飾的設計仍然吸引我們進店內逛逛,沒想到在一個角落,女生們瘋狂呼喊著其他伙伴,原來,這裡面的小洋裝、裙子只要幾十塊美金,沒有半小時,每一位女生已經血拼滿手,因為,相較剛開始看到的價格,實在「太便宜」了。殊不知,這又掉入店家的圈套,人們對於不太熟悉的商品,會把最早接收到資訊或「錨點」(anchors),當成價錢的參考指標,透過我們的認知偏差,所設計出來的錨定陷阱。
錨定效應,是認知偏差的一種,人在做決策時,會不自覺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(錨點),依據此片面資訊做出決定。
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
錨定效應,是認知偏差的一種,人在做決策時,會不自覺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(錨點),依據此片面資訊做出決定。


x

留言

熱門文章